1990级毕业二十周年大会 

之 

个人奋斗(张瑾)


       1990级化学系物化0班的张瑾,目前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教授。

       下面内容是根据她的发言整理而成。



       大家好,我是物化0班的张瑾。非常高兴也很荣幸有这个机会跟同学们交流一下。我的经历非常简单,20年基本在象牙塔里面兜兜转转没出去过,所以简单跟大家讲一下我在象牙塔里兜兜转转的故事。

       95年7月我和物化零班的兄弟姐妹们一块毕业的,我们是物理化学及仪器分析专业,在老师的培养、学校的支持还有同学们之间互相呵护帮助下,这五年学校生活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在各方面都奠定的很好的基础。

       本科毕业的时候,我有很多选择,最终我选择到芝加哥大学化学系读博士,因为真的很想看看国际学术舞台的精彩。离开的时候,我也真是很舍不得离开清华,因为这不光是我的母校,也是我生活了20多年的故乡。

       一开始我是物理化学专业录取的,但是过了一段时间,我不太想做纯的物理化学,而是想用化学的手段和物理的方法来研究生物体系,所以就转到生物化学的专业。在做博士的五年里,有一场特别精彩的报告决定了我后面的职业生涯。这是一个特别色彩斑斓、精彩纷呈的一个报告,报告讲得是用绿色荧光蛋白为主的技术做探针,在活细胞里面观察各种生物化学的变化。听完这个报告,我就确定了这肯定应该就是我的领域,因为这些细胞都是有生命,就应该让他们在鲜活律动的时候,给我们呈现一下生命过程在分子层面的变化。博士毕业后,我就加入了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钱永健教授的实验室做博士后。

       钱永健教授是2008年化学诺贝尔奖得主,我非常荣幸在他的实验室工作,我的工作就是用绿色荧光蛋白的技术观察活细胞里面信号传导的过程。钱教授做诺贝尔奖报告的时候讲到了我的工作,我的名字也出现在了致谢名单中,这大概是我跟诺贝尔奖最近的接触了。

       博士后工作做完了,我又面临了一个选择,到底是去工业界还是在学术界。纠结了很久,我还是决定跟着自己的感觉走,继续留在学术界,不仅因为自己喜欢研究比较基础的东西,而且也特别喜欢带学生的感觉。后来,我加入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刚刚组建的一个实验室。刚刚开始的时候,实验室没几个人;十年之后,课题组已经比较大了,也发表了近百篇的文章,得了一些奖。

       最近,我又面临着一个新的挑战:钱永健教授身体不好准备退休,希望我回到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我决定还是跟着选择走,一个是报答恩师,另外也是希望学术上有更多的进步。

       聊了这么多,我觉得好像自己不是特别适合冲冲打打,更喜欢专注工作、与同事好好相处。所以,面临选择的时候,总是跟着感觉走,但是这个感觉也是挺有清华感觉的感觉。就是不要那么精于计算,不要太斤斤计较,宽厚一点,从容一点,从心而为,找到自己内心的挚爱,追逐梦想勇往直前。这是我理解的清华精神,谢谢大家!